古田会议会址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与五龙村交界处,是一座清代建筑,始建于1848年,称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
廖氏宗祠于1917年大修后改为古田第一所小学——和声小学。1929年5月,红四军进入古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根据少先队队歌中的“曙光在前头”之意,把和声小学更名为“曙光小学”。
古田会议会址坐东朝西,单层建筑,砖木结构,分为前院、下厅、上厅和左右厢房,上下厅之间和左右厢房共有3个天井。建筑面积为802.16平方米。背靠社下山的参天古木。面临宽阔平整的农家稻田。
会址右侧为当年红四军阅兵场,西南面设有当年红四军领导人检阅红军官兵操练的司令台,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广大官兵和古田当地群众在大草坪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右侧有一口水井和“荷花池”,是当年毛泽东在会议期间散步、休息常到之处。
会址为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前门内侧有建祠时青石阴刻对联“万福攸同祥绵世彩,原泉有本派衍叉溪”,横批为“北郭风清”;外侧一副对联是改办学校后而题,上联是“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下联为“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会址内庭院空阔,前院右侧厢房外侧青砖墙上当年红军写的标语“保护学校”至今保留完好。步入中门,正厅是古田会议会场,主席台设于左侧。主席台由讲台、会议用黑板组成,上墙悬挂“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横幅会标及中国共产党党旗,下方左右分别张贴着马克思、列宁画像;会场中间的四根木柱张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反对冒险主义”等宣传标语。
1929年12月28、29日,红四军前委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曙光小学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红四军各级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妇女代表等120多人。
与会代表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和为大会所作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的报告。会上,朱德作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和废止肉刑的报告。
会上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朱德、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等11人为委员,杨岳彬、熊寿祺、李长春3人为候补委员的新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总结了中国红军建立两年多来的丰富经验,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础,使我军同一切旧式军队划清了界限,从而成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对党和军队的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古田会议会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8月,古田会议会址被列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